首页 >> 水过滤器

土地已不能承受经济粗放发展之重0铁球

文章来源:俊荣五金网  |  2022-09-29

土地已不能承受经济粗放发展之重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并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相对数量小,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1.7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截至去年底,全国农用地98.55亿亩,建设用地4.73亿亩,未利用土地39.22亿亩。其中耕地18.37亿亩,人均1.41亩,城镇建设用地0.51亿亩。

从国土本身的自然结构和地理结构看,65%是山地和丘陵,33%是干旱和荒漠地区,35

%受到土壤侵蚀或沙漠化影响,14%是耕地,20%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我国土地利用的生态脆弱性比较突出。

从土地利用结构看,农用地所占比重较小,约为土地总面积的66.7%,低于美英等国的70%以上水平,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相反的是农业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据测算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提供了人类85%以上的食物,50%-60%的轻工原料),同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宜耕后备资源只有1.2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算,可开垦耕地7200万亩,而且其中60%分布在西北地区,土地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土地资源禀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比较突出。

从土地利用的变化看,耕地面积减少趋势未能逆转(从1987到2002年建设占用耕地量为3915万亩,年均245万亩),居民点工矿用地和园地、经济林等农用地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等)用地持续高速增长,林地面积扩大,但牧草地大量退化为沙地或荒草地,土地退化呈扩大趋势,加之我国与土地生产相关的资源如光、热、水等的分布不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建设占用耕地的趋势还在继续,如果按照《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的目标,按粮食自给率95%计算,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达到18.24亿亩,2030年必须达到18.50亿亩,而目前我国耕地的保有量只有18.37亿亩,土地资源瓶颈制约非常突出。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现象屡见不鲜。

1、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结构失衡,城市存量土地粗放利用。从总量看,1990年到2004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由近1.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4万平方公里,同期全国41个特大城市主城区用地规模平均增长超过50%,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2.28,均高于城市用地增长合理弹性系数1.12的水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己达130多平方米,超过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用地人均82.4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建设用地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城市土地利用粗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布局松散,疏密失调,集聚性差;二是宽马路大广场太多,空间利用率低下;三是圈大院,自成体系,设施使用封闭,公共服务性差;四是住宅需求不适当,户型面积过大,严重超前消费。

2、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匹配性差,浪费土地资源严重。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综合考虑协调力度不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的建设没有统筹考虑,加上地方政府各自为阵,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土地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如在北京和天津相距不远,已经建成京沈、京哈、京津唐三条高速公路,加上天津机场和铁路,交通已经相当便利,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与天津之间的铁路客货运规模逐年减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已经在下降,但有关部门没有考虑到实际需求,正在规划建设两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在港口方面,重复建设的现象更加突出,在南京以下约300公里的长江沿岸,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万吨级码头有110个,最密段为江阴以下40多公里,平均每公里有一个码头,由于靠江必建港,一些建成港效益低下,某市货运港设计的年吞吐量为248万吨,实际1997年以来年均仅完成十多万吨。基础设施的综合布局不协调,必然会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3、开发区总体数量多、规划面积大、闲置土地多。作为城市的延伸,开发区用地粗放是中国多数城市用地粗放的集中体现和问题的焦点。一方面,走外延发展的开发区数量多规划面积大。据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最新调查数据,全国原有各级各类开发区6866个,平均每个省份有各类开发区220个以上,规划面积3.8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市建设用地3.4万平方公里的规模。另一方面,开发区数量多,但开发程度不够,投入资金往往不足,单位土地投资密度低,土地利用率也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少。一般开发区基础设施到位每平方公里将投资1.5亿左右。开发区起步区按规划面积的10%计算,需要投资近6000多亿元,远远超过各级地方政府现阶段承受能力。

4、农村建设用地分布散、面积大、空置超占多。据最新统计,2004年全国村庄用地2.48亿亩,按2004年底农业人口75705万计算,人均村庄用地达218平方米/人,约是特大城市人均用地的2.9倍和2.05倍,超过规定的城市人均用地面积最高限98平方米。同时,全国各地农村都普遍存在着空心村和空置房的问题,农村宅基地超占现象突出。

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各类规划缺乏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时间、调整范围等方面不统一,从全国情况看,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旅游规划等许多专项规划基本上是脱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搞各的,严重背离土地资源供给能力。

二是各产业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基本上是参照原苏联的标准,对中国国情考虑不够,占地指标普遍偏大,已经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

三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政策、机制还不健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完全发挥,节约、集约用地的利益约束机制还没有建立,土地收益人的权利不明确、不具体。受利益冲动,多占地占好地现象普遍存在。

四是管理体制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其后果必然是现在的状况。

土地的粗放利用,已经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影响当地稳定和发展的严峻的现实问题,集约与节约利用土地已经刻不容缓。在今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

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国土资源工作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为此,呼吁国家尽快研究解决规划分散、体制不顺、利益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上一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发展 东北十三城市有新招 下一篇:中国将于11月发布十一五期间重点行业投资报告

苏州荨麻疹医院哪个好

三亚最好的男科医院

德州有哪些正规男科医院

宁波宫颈息肉手术价格

武汉看白癜风哪里好